阳光集团高溢价接手龙净环保受质疑
创业团队中,几乎个个都是创新型人才:老钱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在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两所顶尖大学做过研究,在美国应用材料、诺发等全球领先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公司担任过技术总监等职务。
因此,美国政府不顾全球反对,公然通过支持购买美国货条款,大打贸易战,背后是对本土制造业复兴的强烈期待。包括思可达光伏、恒基光伏、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欧贝黎等。
但这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故事的下半场则是一条不断下行的带血的波浪线。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08年深陷次贷危机的花旗银行,股价从100美元跌成仙股(股价不足1美元),但花旗银行背后有强大的美国政府金融支持,而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无锡尚德,未来有如此幸运吗?赛维LDK更是惨不忍睹。赛维LDK,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当在中国光伏企业继续融资续命的关键时刻,美国机构这一落井下石之举,无疑不能排除其背后的险恶用心。明年3月,尚德还有约5.41亿美元的短期负债到期。
一名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官员此间表示:赛维为新余是做了很大贡献的,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保住赛维,就保住了新余这几万人的饭碗。2007年我们开会的时候就发出过预警,盲目的扩张已经成了一个现实。
但最重要的是,中国光伏行业的突出问题还在自身。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家说,希望政府出来能帮助解决融资问题。CEI:对体量无限大的追逐导致的必然结果?李俊峰:不是市场出了问题,也不是政府出了问题,是企业自身出了问题。CEI:政府该出来救市吗?李俊峰:政府怎么救?首先,我还要再澄清一下,目前光伏产业呈现的发展困境,不是政策造成的,是我们的企业家和金融推手共同造成的。
第三,一批企业会选择苦熬。比如中国一些知名的晶硅制造企业都在苦苦挣扎,国际上一些企业为此破产。
第一,一批睿智的企业会选择及时退出。CEI:在光伏行业,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李俊峰:既不能不作为不支持,更不能拔苗助长。第二,一批企业未及时退出,银行对其停贷,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破产退出。比如之前工人是放假半个月,现在放假三个月,企业停产,行情好转后再上岗。
李俊峰:当然我反对这种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行为,但也不赞成中国与欧美就此展开贸易战,因为没有意义。而且我对双反案的前景比较悲观,因为这个案子里只有利益,没有规则可言。CEI:那么,很多企业可能会就此倒下?李俊峰:总要有人为错误埋单。爆发性的增长必定带来爆发性的危机。
他表示,对于个别企业的处境和行为不便发表看法,但中国光伏行业目前患上的是通病和重症,将病因归咎于国际贸易壁垒无济于事。在中国应该有50GW以上的产能,并且还在不时地冒出来几个GW级的企业。
中国光伏产业正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愿景中竭力挣扎。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关系,现在很多光伏企业经常毁约,失去市场信誉。
市场是有限的,市场不是无限的。企业可选择的余地很多,这些都比破产要付出的代价小很多。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大企业大不起来,小企业也小不下去。CEI:光伏行业的转机何时出现?李俊峰:整合完成时。CEI:让市场自身来选择?李俊峰:是的。CEI: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李俊峰:毫无疑问是产能过剩,而且是严重过剩。
而此刻寄望于政府出面救市,是讳疾忌医。CEI:如果出现倒闭潮,会有那些结果?李俊峰:将会出现三种情况。
其次,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厂家大量恐慌性抛售光伏产品。如果行情不好,或选择裁员,或选择停产。
并且由此带来国际贸易摩擦,要是企业的日子过得好,何必如此?中国的企业都想做行业第一,如果没有市场约束就会无限制地扩张下去。金融救不了光伏产业,只有光伏产业和光伏企业家们自己救自己。
这个陷阱在数年前已被预言,且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预警。能留下来的企业,一是需要不断创新,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他表示,对于个别企业的处境和行为不便发表看法,但中国光伏行业目前患上的是通病和重症,将病因归咎于国际贸易壁垒无济于事。而此刻寄望于政府出面救市,是讳疾忌医。
企业可选择的余地很多,这些都比破产要付出的代价小很多。核心问题在光伏企业自身。
CEI:对体量无限大的追逐导致的必然结果?李俊峰:不是市场出了问题,也不是政府出了问题,是企业自身出了问题。市场是有限的,市场不是无限的。
如今,这个陷阱还看不见底。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陷阱。
现在应该响应国务院的号召,自觉地去限制产能的快速发展。CEI:那么,很多企业可能会就此倒下?李俊峰:总要有人为错误埋单。我想问:解决了融资问题,是不是还要继续扩大产能?产能扩大得会更快?这不是火上浇油吗?所以我不赞成政府放松警惕,给企业输血。但在欧美国家,企业破产重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李俊峰:当然我反对这种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行为,但也不赞成中国与欧美就此展开贸易战,因为没有意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企业界的自律,而不是期望有更多的政策来救市。
能留下来的企业,一是需要不断创新,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其次,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厂家大量恐慌性抛售光伏产品。
CEI:但目前的市场似乎对中国企业并不公平,尤其是美欧发起的双反所制造的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家说,希望政府出来能帮助解决融资问题。